轴承内圈沟超精机和轴承外圈沟超精机 技 术 条 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轴承内圈沟超精机和轴承外圈沟超精机制造和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加工轴承内圈最大孔径25~100 mm 和轴承外圈最大直径40~125 mm 四工位二步法超精机。其他型式的超精机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061—1988 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
GB 15760—1995 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769—1997 金属切削机床 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JB/T 9872—1999 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9874—1999 金属切削机床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JB/T 9877—1999 金属切削机床 清洁度的测定
JB/T 9921.1—1999 轴承内圈沟超精机和轴承外圈沟超精机 精度检验
J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一般要求
按本标准验收机床时,必须同时对GB/T 9061、JB/T 9872、JB/T 9874 等标准中未经本标准具体化的其余验收项目进行检验。
4 附件和工具
为保证机床基本性能,应随机供应调整手轮、内六角扳手等专用工具一套。
注:扩大机床使用性能的特殊附件,根据用户要求按协议供应。
5 安全卫生
5. 1 主机和附件应符合GB 15760 等标准的规定。
5. 2 机床液压系统必须符合JB/T 10051的有关规定,机床电气系统应符合GB/T 5226.1的有关规定。
5. 3 若超精机工作时产生出大量油雾,则必须具备有效的防护装置。
5. 4 凸轮轴回转与手摇机构调整应有可靠的联锁装置。
6 加工和装配质量
6. 1 下列重要铸件应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
a)床身;
b)墙板(或工件箱);
c)振荡体。
6. 2 床身与墙板(或工件箱)的结合面按“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考核。
6. 3 调整用手轮按“不经常用的”手轮的要求考核,但在凸轮拐点处不考核。
6. 4 振荡体高频振荡处应采取耐磨措施。
6. 5 气动系统元件应具有防锈措施,以保证机床运行时动作的可靠性。
6. 6 机床上的滑动、转位等部件的运动应轻便、灵活、平稳,无阻滞现象。
6. 7 机床主传动电动机应连同带轮一起做整机平衡并校正。校正后,其剩余不平衡引起振动的双振幅值不得超过8 μm。
6. 8 按JB/T 9877检验机床的清洁度。
7 机床的空运转试验
7. 1 机床动作可靠性及温升
开动机床,在模拟工作状态下连续运行8 h,要求机床各部件运转正常、动作平稳、协调可靠,液压系统不得渗漏。
当达到稳定温度后,在尽量靠近工件主轴和超精磨头热源处测量其温度及温升,温度不得超过60℃,温升不得超过30℃。液压系统的温升试验应符合JB/T 10051的规定。
7. 2 机床噪声
机床运行时不应有不正常的尖叫声。
机床噪声按GB/T 16769的规定测定,在空运转条件下,机床的噪声声压级不得超过83 dB(A)。
7. 3 机床超精磨头空运转功率的检验
超精磨头空运转功率不应超过规定指标的±15%。
注
1 超精磨头空运转功率指标的确定,应选择装配好的10套部件,测量其空载功率,取其平均值作为指标。
2 测量及检验时,均应扣除电动机本身消耗的功率。
8 机床负荷试验
本机床不做负荷试验。
9 机床精度检验
9. 1 机床精度检验按照JB/T 9921.1进行。
9 . 2 JB/T 9921.1—1999 中几何精度的G1、G2、G5 及工作精度的P1、P2 项,应在机床达到中速稳定温度后进行检验。
从检验最后一项几何精度结束,至开始进行工作精度检验,若其间隔时间超过0.5 h时,则机床应再空运转1 h,方能进行工作精度检验。
9 . 3 检验JB/T 9921.1—1999 中G6 项机床几何精度时,还应补充检验工件转位盘转位的重复定位精度。在G6项检验完毕后,继续转动转位盘,共三整周,按同样方法进行检验。
a、b 误差分别计算,误差以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计。
10 机床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不应大于表1 和表2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