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的检查

时间:2010-12-20




充分观察机器的定期检查和更换而拆下来的 轴承 ,检查滚道面状况和有无损伤及可否再次使用,详细情况请见第5项内容: 轴承 的检查。
4.运转中检查与故障处理运转中的检查项目有 轴承 的滚动声、振动、温度、润滑的状态等,具体情况如下:在运转中发现异常状态时,请参照上表2-8
4.1 轴承 的滚动声 采用测声器对运转中的 轴承 的滚动声的大小及音质进行检查, 轴承 即使有轻微的剥离等损伤,也会发出异常音和不规则音,用测声器能够分辨。
4.2 轴承 的振动 轴承 振动对 轴承 的损伤很敏感,例如剥落、压痕、锈蚀、裂纹、磨损等都会在 轴承 振动测量中反映出来,所以,通过采用特殊的 轴承 振动测量器(频率分析器等)可测量出振动的大小,通过频率不可以推断出异常的具体情况。测得的数值因 轴承 的使用条件或传感器安装位置等而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对每台机器的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判断标准。
4.3 轴承 的温度 轴承 的温度,一般有 轴承 室外面的温度就可推测出来,如果利用油孔能直接测量 轴承 外圈温度,则更为合适。通常, 轴承 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 轴承 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果润滑、安装部合适,则 轴承 温都会急骤上升,会出现异常高温,这时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根据大量测试数据,表4-1列出了各种机械中 轴承 工作时外圈温度的平均值,以供参考。由于温度受润滑、转速、负荷、环境的影响,表中值只表示大致的温度范围。使用热感器可以随时检测 轴承 的工作温度,并实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自动报警或停止防止燃轴事故发生。
4.4.1 轴承 润滑的作用润滑对滚动 轴承 的疲劳寿命和摩擦、磨损、温升、振动等有重要影响,没有正常的润滑, 轴承 就不能工作。分析 轴承 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 轴承 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因此, 轴承 的良好润滑是减小 轴承 摩擦和磨损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 轴承 的润滑还有散热,防锈、密封、缓和冲击等多种作用, 轴承 润滑的作用可以简要地说明如下: a. 在相互接触的二滚动表面或滑动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把二表面隔开,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b. 采用油润滑时,特别是采用循环油润滑、油雾润滑和喷油润滑时,润滑油能带走 轴承 内部的大部分摩擦热,起到有效的散热作用。 c. 采用脂润滑时,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等异物进入 轴承 ,起到封闭作用。 d. 润滑剂都有防止金属锈蚀的作用。 e. 延长 轴承 的疲劳寿命。
4.4.2脂润滑和油润滑的比较 轴承 的润滑方法大致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种。为了充分发挥 轴承 的功能,重要的是根据使用调减和使用目的,采用润滑方法。表4-2示出脂润滑和油润滑的优缺点。
4.4.3脂润滑润滑脂是由基础油,增稠剂及添加剂组成的润滑剂。当选择时,应选择非常适合于 轴承 使用条件的润油脂,由于商标不同,在性能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注意。 轴承 常用的润滑脂有钙基润滑脂、钠基润滑脂、钙钠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和二硫化钼润滑脂等。 轴承 中充填润滑脂的数量,以充满 轴承 内部空间的1/2-1/3为适宜。高速时应减少至1/3。过多的润滑脂将使温升增高。
4.4.4润滑脂的选择按照工作温度选择润滑脂时,主要指标应是滴点,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性能,滴点一般可用来评价高温性能, 轴承 实际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的使用温度应低于滴点20-30℃。根据 轴承 负荷选择润滑脂时,对重负荷应选针入度小的润滑脂。在高压下工作时除针入度小外,还要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极压性能。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润滑脂时,钙基润滑脂不易溶于水,适于干燥和水分较少的环境。
4.4.5油润滑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脂润滑已不适应时可采用油润滑。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大量热量。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特性,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流动性及摩擦面间形成的油膜厚度, 轴承 工作温度下润滑油的粘度一般是12-15cst。转速愈高应选较低的粘度,负荷愈重应选较高的粘度。常用的润滑油有机械油、高速机械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气缸油等。油润滑方法包括: a. 油浴润滑油浴润滑是最普通的润滑方法,适于低、中速 轴承 的润滑, 轴承 一部分浸在油槽中,润滑油由旋转的 轴承 零件带起,然后又流回油槽,油面应稍低于最低滚动体的中心。 b. 滴油润滑滴油润滑适于需要定量供应润滑油得 轴承 部件,滴油量一般每3-8秒一滴为宜,过多的油量将引起 轴承 温度增高。 c. 循环油润滑用油泵将过滤的油输送到 轴承 部件中,通过 轴承 后的润滑油再过滤冷却后使用。由于循环油可带走一定的热量,使 轴承 降温,故此法适用于转速较高的 轴承 部件。 d. 喷雾润滑用干燥的压缩空气经喷雾器与润滑油混合形成油雾,喷射 轴承 中,气流可有效地使 轴承 降温并能防止杂质侵入。此法适于高速、高温 轴承 部件的润滑。 e. 喷射润滑用油泵将高压油经喷嘴射到 轴承 中,射入 轴承 中的油经 轴承 另一端流入油槽。在 轴承 高速旋转时,滚动体和保持架也以相当高的旋转速度使周围空气形成气流,用一般润滑方法很难将润滑油送到 轴承 中,这时必须用高压喷射的方法将润滑油喷至 轴承 中,喷嘴的位置应放在内圈和保持架中心之间。
4.4.6固体润滑在一些特殊使用条件下,将少量固体润滑剂加入润滑脂中,如加入3~5%的1号二硫化钼可减少磨损,提高抗压耐热能力,对于高温、高雅、高真空、耐腐蚀、抗辐射,以及极低温等特殊条件,把固体润滑剂加入工程塑料或粉末冶金材料中,可制成具有自润滑性能的 轴承 零件,如用粘结剂将固体润滑剂粘结在滚道、保持架和滚动体上,形成润滑薄膜,对减少摩擦和磨损有一定效果。
4.4.7润滑剂的补充与更换 a. 润滑脂的补充间隔时间由于机械作用,老化及污染的增加, 轴承 配置中所填的润滑基将逐渐失去其润滑性能。因此,对润滑秩需不断补充和更新。润滑剂补充的间隔时间会因 轴承 的形成、尺寸和转速等而不同,图4-1示出根据运转时间需要补充润滑脂的大致间隔时间。另外,在图4-1中,当 轴承 温度超过70℃的情况下, 轴承 温度每上升15℃,就要使用润滑脂的补充间隔时间减少一半。双面封闭 轴承 在制造时已经装入脂,“HRB”在这些产品中使用的是标准润滑脂,共运行温度范围和其他性能适宜于所规定的场合,且填脂量也与 轴承 大小相应,脂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超过 轴承 寿命,除特殊场合,不需补充润滑脂。 b. 润滑油的更换周期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因使用条件和油量等不同,一般情况下,在运转温度为50℃以下,灰尘少的良好环境下使用时,一年更换一次,当油温达到100℃时,要3个月或更短时间更换一次。
5. 轴承 的检查对设备的定期检修,运转检查及外围零件更换时被拆卸下来的 轴承 进行检查,以次判断可否再次使用或使用情况的好于坏。要仔细调查和记录被拆下来的 轴承 和外观情况,为了弄清和调查润滑剂的剩余量,取样以后,要很好地清洗一下 轴承 。其次检查滚道面,滚动面和配合面的状况以及保持架的磨损状态等有无损伤和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参照文中第6项观察滚道面的运行轨迹。判断 轴承 可否再次使用,要在考虑 轴承 损伤的程度,机器性能、重要性、运行条件、检查周期等以后再来决定。检查结果,如果发现 轴承 有损伤和异常情况时,请对照第7项 轴承 损伤一节的内容查明原因,制定对策。另外,检查结果,如果有下面几种缺陷的话, 轴承 就不能再用了,需要更换新的 轴承 。 a. 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中任何一个有裂纹和出现碎片的。 b. 内外圈、滚动体其中任何一个有剥离的。 c. 滚道面、挡边、滚动体有显著卡伤的。 d. 保持架的磨损严重或铆钉松动厉害的。 e. 滚道面、滚动体生锈和有伤痕的。 f. 滚动面、滚动体上有显著压痕和打痕的。 g. 内圈内径面或外圈外径上有蠕变的。 h. 过热变色厉害的。 i. 润滑脂密封 轴承 的密封圈和防尘盖破损来严重的。
6.运行轨迹与加载荷的方法 轴承 一转动、内圈与外圈的滚道面,由于与滚动体是滚动接触,因而运行轨迹为暗面,运行轨迹附在滚道面上不属于异常,由此变可得知负载条件,所以在拆下 轴承 的情况下,请严加注意和观察滚道面的运行轨迹。如果仔细观察运行轨迹的话,则会得知只负担径向载荷,承受大的轴向载荷,承受力矩载荷,或在 轴承 箱上有极端刚性不均等。可以检查对 轴承 是否加上了意外的载荷和安装误差是否国大等,并成为追究 轴承 损作原因的线索。图6-1示出深沟球 轴承 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生产的运行轨迹。(a) 是内圈旋转时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量普通的运行轨迹。(c)~(h)所示的运行轨迹对 轴承 有很坏的影响,大多使用寿命比较短。滚子 轴承 的运行轨迹(图6~2)也一样,(1)是对在内圈旋转载荷时所使用的圆柱滚子 轴承 正确加上径向载荷时的外圈运行轨迹。(j)是内圈与外圈相对倾斜,轴的挠度较大的运行轨迹,滚道面的运行轨迹,在其纵向上产生浓淡在负载圈的出口处,运行轨迹是倾斜的,双列圆锥滚子 轴承 使内圈旋转。K表示只负担径向负载时的外圈的运行轨迹。L表示只受轴向载荷时的轨迹。在内圈与外圈相对倾斜大只承受径向载荷的情况时,其运行轨迹偏离在两列轨道面180。的位置(m)。
7. 轴承 的损伤与对策滚动 轴承 ,如果没有选择错误和能够正确使用的话,到 轴承 寿命之前,可是用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损伤状态为剥离。另一方面,还有意外地提早损伤,而经不住使用的早期损伤,作为该早期损伤的原因,有使用和润滑上考虑的不够,进而还有异物侵入, 轴承 组装的误差和轴的挠度大、对轴和 轴承 箱的研究不够等,可以说,这些原因互相重合的情况比较多。所以,要在充分了解 轴承 使用的机器,使用条件, 轴承 外围的结构的基础上,如果能弄清事故发生前后的状况,再结合 轴承 的损伤情况和多种原因进行考察,就可以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7.1-7.18项示出了 轴承 损伤的例子及其原因和对策,请作为推断 轴承 损伤原因的资料加以使用。另外,当分析损伤情况时,请考察附表的“损伤原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