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行业国家标准:JB/T6366一199255SiMoVA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时间:2010-12-20

轴承行业国家标准:JB/T 6366一1992 55SiMoVA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55SiMoVA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55SiM。VA、55SiMoA钢制滚动轴承零件退火,淬、回火后和渗碳、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及有关检验方法及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钢制滚动轴承零件工序间与成品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轴承零件应按相应的标准和产品图样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

3 技术要求

3.1 轴承零件退火后技术要求

3.1.1 硬度

轴承零件退火后硬度为HB 179—255,压痕直径为4.5~3.8mm。

3.1.2 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退火后,显微组织应为细小均匀分布的球化组织。退火后显微组织按本标准第一级别图评定。l~2级为合格组织,不允许有3级和大于3级碳化物不均匀及4级和大于4级片状组织。

3.1.3 脱碳层

轴承零件退火后脱碳层深度不得超过单边最小加工留量的三分之二,以脱碳层最深处为准。

测定热锻、热镦钢球退火后脱碳层深度时,试件磨面应垂直于环带,以脱碳层最深处为准。

3.2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技术要求

3.2.1 硬度

3.2.1.1 套圈、滚子、钢球淬火后硬度应不低于HRC 58。经200—250‘C回火后硬度:套圈为HRC54~58;钢球和滚子为HRC55~59。

3.2.1.2 直径不大于15.8750mm(5/8in)的钢球在球面上测定硬度和直径不大于15mm的滚子在圆柱面上测定硬度时应分别按表1、表2规定加上修正值。成品零件必须在其工作面上测定硬度。

3.2.1.3 同一零件的硬度差

套圈外径不大于100mm,滚动体直径不大于22mm,同一零件硬度差应不大于1HRC;

套圈外径大于100mm,滚动体直径大于22mm,同一零件硬度差应不大于2HRC。

3.2.1.4 同一批零件的硬度差

同一批零件的硬度差不大于3HRC

3.2.2 晶粒度

轴承零件在正常的热处理工艺下,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度应为8级或更细晶粒为合格。

3.2.3 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显微组织应为隐晶、细小结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淬、回火后显微组织的马氏体粗细程度按本标准第二级别图评定,1—3级为合格组织,大于3级为不合格组织。

3.2.4 裂纹

3.2.5 脱碳层和表面软点

3.2.6 套圈的变形

3.2.7钢球压碎负荷

钢球淬、回火后或成品压碎负荷值应不小于附录A之规定。

3.2.8 回火稳定性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必须进行回火稳定性检查。


3.3 轴承零件渗碳淬、回火后技术要求

3.3.1 表面含碳量

渗碳后轴承成品零件的表面含碳量为0.75%一0.90%,有特殊要求时,其表面含碳量可另行规定。

3.3.2 硬度

渗碳零件渗碳后直接淬、回火或渗碳后油冷、高温回火、二次淬、回火后硬度:淬火后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回火后表面硬度为HRC58~62,心部硬度不低于HRC54。

3.3.3渗碳层深度

渗碳成品零件的渗碳层深度应符合表5之规定。有特殊要求时,可按产品图样规定执行。

3.3.4 显微组织

渗碳淬、回火后显微组织按本标准第三级别图评定。渗碳层显微组织由隐晶马氏体或针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及碳化物组成,不大于1级为合格组织,大于1级为不合格组织。心部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不大于2级为合格组织,大于2级为不合格组织。

3.3.5 晶粒度

渗碳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度应为5级或更细晶粒为合格。

3.3.6 其余未规定项目均按本标准3.2中有关规定执行。

4 检验方法与规则

NINGBO BEARING COMPANY
企业总机电话/TEL:86-87220315 87222422 87223344 87222434 87220319 87220519
轴承销售电话/SALES TEL:86-87220315 87222422(直拨)87222434 87223344 87220319   87220519(转分机)
供应商开发部/TEL:86-
传真/FAX:86-87223781
地址/ADD:宁波市丽园北路1728号--1736号
web@
网址/WEBSITE:
    
三泰特种非标轴承网:
 

商标 BRANDS:三泰 , 飞帆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