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机械相关标准:机械加工精度

时间:2010-12-20

轴承,机械相关标准: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加工误差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6.2.1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一个相互

联系的统一系统。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原理误差

  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

产生的。

  : 1.滚刀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蜗杆;

             2.模数铣刀铣齿;

             3.用公制丝杆车蜗杆或英制螺纹

        2)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来自三方面: 1. 制造 ; 2.安装 ; 3.磨损 。

  讨论机床误差的三个部分:

   1. 主轴回转误差 ;

   2. 导轨误差 ;

   3. 传动链误差。 2)主轴误差

  主轴理想回转轴线—主轴轴线回转中各位置的平均轴线.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实际回转中心的瞬时位置与理想位置的

最大偏差.

  为了方便分析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把它分解

为三种独立运动形式:

  1.纯轴向窜动△x;

  2.纯径向移动r;

  3.纯角度摆动△α 

  (1)纯轴向窜动△x :

  1. 对加工外圆和内孔的直径没有影响;

  2. 对加工端面造成端面与轴线不垂直形成端面螺纹; 

  3. 车螺纹时形成螺距的小周期误差。

  (2)纯径向移动△r:

  1.镗削(刀具回转)的情况:

  假设主轴沿y方向作简谐直线运动.

  .刀具在水平位置(1点):

   R1 = R + A  (如下图所示)                  

 

     

   

  3.主轴纯角度摆动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主轴实际工

  作为这三种误差的综合.  3)传动链误差.

  当加工中要求工件与刀具有一定的运动关系时,就产生传动

链误差。

   如:加工齿轮﹑螺纹、蜗杆、丝杆等。

    

 

3)调整误差

  调整是指使刀具切削刃与工件定位基准间在从切削开始到切削

终了都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

  调整包括:1.机床调整;2.夹具调整;3.刀具调整。

  (1). 试切法加工的调整误差

  1.加工余量的影响

  粗加工:试切余量小于切削余量,得到比试切尺寸大一些。

(如图6-9a所示) 

  精加工:试切最后一刀吃刀小打滑,新切部分大于试切余量不打

滑,尺寸变小。(如图6-9b所示)

 

          

  2.微量进给产生的误差

  在试切最后一刀产生爬行现象,使进给不均匀。

  消除办法:1.先退刀再进给;2.轻敲手轮。

  (2). 调整法加工的调整误差

   1.定程机构的制造精度和调整精度;

   2.定程机构的灵敏度;

   3.刀具样板的精度。

 

  

  

2).毛坯误差的复映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工件余量或材料硬度不均,会引起切削力变

化,使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工件的尺寸误差和形状

误差。

 

 

由以上分析,可以把误差复映概念做如下推广:

       a.在工艺系统弹性变形条件下,毛坯的各种误差(圆度、圆柱

  度、同轴度、平直度误差等),都会由于余量不均而引起切削力

  变化,并以一定的复映系数复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

 

       b.由于误差复映系数通常小于1,多次加工后,减少很快,所以

  当工艺系统的刚度足够时,只有粗加工时用误差复映规律估算才

  有现实意义;在工艺系统刚度较低的场合,如镗一定深度的小直

  径孔、车细长轴和磨细长轴等,则误差复映现象比较明显,有时

  需要从实际反映的复映系数着手分析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c.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一般采用调整法加工。即刀具调到一定

  切削深度后,对同一批零件一次走刀加工到该工序所要求的尺寸。

  这时,毛坯的“尺寸分散”使每件毛坯的加工余量不等,而造成一

  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要使一批零件尺寸分散在公差范围内,

  必须控制毛坯的尺寸公差。

 

      d.毛坯材料硬度的不均匀将使切削力产生变化,引起工艺系统

  受力变形的变化,从而产生加工误差。而铸件和锻件在冷却过程

  中的不均匀是造成毛坯硬度不均匀的根源。

  3、其他工艺系统其他作用力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6.2.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1) 直接减小或消除原始误差

  以车细长轴为例

  ① 采用跟刀架或中心架;
  

  ② 采用反向进给;

    
  ③ 大主偏角大进给;

  ④ 使用伸缩性的弹性活顶尖;
  
  ⑤ 在卡盘工件上车出一个缩颈d≈D/2;

  ⑥ 前后双架对刀切削;

   
    

 6.2.4 机械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法

  单因素分析误差与综合分析误差两种方法

  (1)误差的性质

  理论 → 数理统计

   两大类误差:

   1)系统性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大小和方向不变或是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1.常值系统误差 误差大小和方向不变。

  例如:原理误差

  机床、夹具和量具的制造和调整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误差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

  例如:刀具的热变形、磨损。

  2)随机性误差(偶然误差):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大小和方向没

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

  如:  1.毛坯误差的复映;

     2.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

     3.夹紧误差;

     4.多次调整误差;

     5.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      

     6.定位误差。

2)加工误差的分布曲线分析方法

  1)、实际分布曲线

    一批活塞销孔,图纸要求尺寸Φ28   ,对这批销孔

  精镗后,抽查100件,并按尺寸大小分组,每组的尺寸间隔

  为0.002,列表6-3。
          

         表6-3 活塞销孔直径测量结果

组别 尺寸范围/mm 中点尺寸/mm 组内工件数(m件) 濒率m/n
27.992-27.994 27.993 4 4/100
27.994-27.996 27.995 16 16/100
27.996-27.998 27.997 32 32/100
27.998-28.000 27.999 30 30/100
28.000-28.002 28.001 16 16/100
28.002-28.004 28.003 2 2/100

   

       ④废品率=18%,

       即尺寸为28.000~28.004的零件的频率。

       ⑤系统误差st=︱分散范围中心-公差带中心︱

                      =︱27.9979-27.992︱=0.0054

       ⑥因分散范围=0.012<0.015,所以只须设法将分散
  
       中心调整到公差带中心,即将镗刀伸出量调小一

       点(分散中心向右移)。

 

分布曲线法不足之处:

  ① 分布曲线法不容易看出几种不同性质的误差;

  ② 不能暴露加工过程中误差变化规律性,必须等全部零件加工

完后才能作测量处理,点图法就比较优越。

  (3)点图法

  要点:按加工的先后顺序作出尺寸的变化图,以暴露在整个加工

过程中的误差变化全貌。
  

  上式的A和D的数值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得出,下表给出当每组个

数m为4和5时的数据。

每组个数m A D
0.73 2.28
0.58 2.11

  点子波动有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说明工艺过程稳定,

异常波动说明工艺过程不稳定。
         

正常波动 异常波动

 1. 没有点子超出控制线

 

 

 

 2. 大部分点子在中心线上下波动,小 部分在控制线附近

 

 

 3.点子没有明显的规律

 1.有点子超出控制线

 2.点子密集在中心线上下附近

 3. 点子密集在控制线附近

 4. 连续7个以上点子

 5. 连续11个点子中有10个以上

 6. 连续14个点子中有12个以上

 7. 连续17个点子中有14个以上

 8. 连续20个点子有16个以上

 9. 点子有上升或下降倾向

 10. 点子有周期性波动

 

三泰轴承公司可长期供货:87220315 87220319 87220519 传真:87223781

更多三泰轴承产品

·  微型球轴承系列 深沟球轴承系列 平面推力球轴承 直线轴承导轨系列 调心、角接触球轴承  滚针(滚轮)轴承 圆柱(圆锥)滚子轴承 向心关节轴承 非标轴承  特种轴承系列 ·农机轴承·增强型轴承·汽车涨紧轮轴承·汽车轮毂轴承导轨轴承双列滚轮轴承·单列滚轮轴承·双列球轴承叉车轴承·满装圆柱滚子轴承·不锈钢轴承转盘(转台)轴承·双列角接触轴承 ·中心支撑轴承·汽车空调器轴承·曲线滚轮轴承·支撑滚轮轴承单向轴承·冶金扎机轴承组合轴承   非标轴承系列 ·非标微小型球轴承及滑轮·非标中大型球轴承·外包塑料轴承·滑轮及轴承·非标滚子轴承·滚轮·五金配件

  其他作用力包括:夹紧力、机床部件自重、工件自重、离心力

(惯性力)、传动力。

       a:夹紧力

         

                                         夹紧力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

      b:机床自重和工件自重

           

 5、其他原始误差的影响

  (1)工艺系统热变形

        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

        加工过程的热源:a.内部热源;b.外部热源

  机床热变形

 

  ②刀具热变形    

         

 

  ③、工件热变形

  均匀受热:     L=αL·△T

  α—工件材料热膨胀系数

  L—工件热变形方向上的尺寸

       △T—温升

  例:切削长度为3米,每磨一次温升3℃,则丝杆伸长量为

L=3000×12×106×3=0.1mm

  (2)工件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残余存在工件内部的一部分金属对另一部分金属的作用力。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在铸锻焊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工件个部分受热不均匀及冷却速

  度不同和金相组织而引起的体积变化,会使工件产生内应力。

图6-15 床身因应力而引起的变化